2018年11月党支部、科室政治学习内容

发布时间:2018-11-30 00:40:27 热度:

学习内容一: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写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之际①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今天,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的日子。回望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多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以新作为催生着新气象、开启了新局面。

看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为6.8%,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6.9%的区间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继续跑赢人均GDP的增速;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1.81万户,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直面转型升级的沟沟坎坎,穿越经贸摩擦的风风雨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在总量突破80万亿元的基础上,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动力、良好的发展态势。

看改革,“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话铿锵有力。一年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一些要啃硬骨头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减税降费政策举措密集出台,降低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门槛,一些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改革不断释放红利……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突破,推进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激发出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看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掷地有声。这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海南全域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筹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扩大开放步子稳、措施实。从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到更注重改善营商环境;从促进出口,到扩大进口推动贸易更加平衡发展,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跑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加速度”。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一年来,特斯拉在美国之外首个超级工厂正式签约落户上海,宝马增资建设电动汽车全球出口基地,桥水等知名对冲基金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形势下,国际资本用脚“投票”,继续涌入越开越大的中国开放之门。

春华秋实何寻常,如椽巨笔著华章。犹记得,十九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强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犹记得,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强调“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回望十九大,我国各项事业之所以呈现新发展、新变化、新气象,我们之所以能有效应对新问题新挑战、取得世人瞩目的新成就,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举旗定向,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就在于十九大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正确方向。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从69年前建立人民共和国,到40年前开启改革开放大幕,再到迈进新时代,我们党总能形成对发展方位的准确判断,在时代的激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我们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时间坐标中,为中国赢得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之际②

 

三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200多次提到“人民”,3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4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无论走过多长的路,无论走到多远的未来,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代是出卷人。回望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这一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黑天鹅”“灰犀牛”不时冒头。这一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三大攻坚战”任务艰巨。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引领“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是我们党面临的时代考验。

我们是答卷人。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置于重中之重位置。为了更好服务人民,我们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了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目标,我们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年来,一项项利民措施精准落地,一系列改革任务加速推进,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朝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迈进。

人民是阅卷人。这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取得新进展。大规模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多的乡村绿了起来、美了起来,更加生态宜居;全面推行“马上办”等审批服务,“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少了,群众办事更方便;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批黑恶势力被依法铲除、“保护伞”被深挖查处,社会治安秩序更好……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标注着人民对这一年答卷的满意度,为新时代写下温暖注脚。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这一年,是我们党97年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清晰展现了我们党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之心,一以贯之的价值坚守。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情昭告全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人民,身体力行的是为了人民。回望过去一年,我们党之所以能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始终坚持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就一定能让幸福的阳光普照神州大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写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之际③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揭示的这一哲理,既是对人类普遍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新时代前进逻辑的鲜明昭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从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22次提到“奋斗”,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话10次强调“奋斗”,勉励“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用“奋斗”定义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奋斗”也成为过去一年中国发展进步的实践逻辑。一年来,从补齐民生短板到改善法治环境,从支持创新创业到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为奋斗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年来,从繁华的城市到广袤的乡村,从宁静的校园到忙碌的工厂,从热火朝天的工地到科技创新的前沿,13亿多中国人在各自岗位上的辛勤奋斗,构成了新时代中国激情奋进的壮阔场景。

奋斗是幸福的,奋斗也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民族复兴之路上,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涉险滩、越激流,每一段征程都有不同的风景,也都面临不同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这一年,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我们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眼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直面中美经贸摩擦等挑战,我们齐心协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民族复兴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当今世界风云际会的变局之中,破除“发展起来之后”的烦恼,迈过“进一步发展”绕不开的坎,走过万水千山的我们,正在不断涉水跋山。

过去一年,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宏阔视野总揽“四个伟大”,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奋进“两个一百年”,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品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斗写在了党中央的运筹帷幄中。过去一年,加快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大力简政减税降费,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奋斗写在了各级政府的务实举措中。过去一年,几十万“第一书记”奋战脱贫一线,数千万科研人员潜心创新创造,数亿农民用勤劳和智慧端牢“中国饭碗”,奋斗写在了无数干部群众的众志成城中。我们以一年的奋斗,赢得的是经济稳定运行在中高速区间、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换来的是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改革开放不断开辟新境界。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奋斗则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年的成就,充分表明新时代为干事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一年的成就,再次证明“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一年的成就,更使我们深信: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学习内容二:

认识世界之需 把握规律之要

追求真理之志 改造世界之旨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专题深思)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这给我们以极其重要的启示。对共产党人的学习和实践来说,“常学常新”是一个永恒要求、体现了认识世界之需、把握规律之要、追求真理之志、改造世界之旨。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从纵向看,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马克思主义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根本之问。尽管时代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从横向看,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第一次创立了最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谋求解放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部分和经济、社会、历史、科技、建党、战略、策略、军事等多方面都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建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精神财富的富矿。毛泽东同志读《共产党宣言》不下100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永恒的魅力,结合各种新的时代条件学,必有新的收获。我们党的事业如参天大树,根本在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征程如万里江河,泉源在马克思主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是我们共产党人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习近平同志说: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自己就这样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又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和发展真理道路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进程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与不同民族、国家具体实践结合的进程中彰显了强大生机和真理伟力。学习的奥妙在结合,关键在掌握理想信念这个灵魂和精神之钙,弄明白历史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理论的基础是实践、理论发展的真谛是创新。这样,我们就能常学常新,就有最广的视野、最厚的底气、最强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广阔的实践舞台上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掀起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大潮,也必定要在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上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走向更为光明灿烂的明天。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习近平同志强调: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历史正是这样展开的。列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并且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作出了中国式的概括,即“实事求是”四个字。我们面临的“实事”不断变化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驰而不息地“求”,对“是”的认识也随之不断加深。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必定坚持不断从新的“实事”中求出新的“是”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可见,要准确把握理论创新之“新”,全面掌握与时俱进之“进”,重要的是切实遵循理论随着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这一认识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同世界发展潮流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这样才能守正出新,不忘初心、永不停顿地开拓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真理性。它不会失灵,不会过时,不会无用。要说失灵,是自感失灵者自己没有把住它永放光泽的灵魂;要说过时,是自感过时者自己没有把住它源于时代而又超越时代的精华;要说无用,是自感无用者自己没有把住它的当代价值和未来发展大势。常学常新,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基础上的。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才能真正达到“常学”,也才能在这样的“常学”中不断收获“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断推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讲常学常新,当然也必须把功夫下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充分体现于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